浅谈UART通信协议 UART接收数据时序设计

时间:2025-11-01  作者:Diven  阅读:0

串口通信也是一个基础实验,是FPGA与电脑、单片机、DSP通信的最简单的方案,对通信速率要求不高时可以选择UART通信。您可能已经知道UART时序的控制、波特率的配置等方面的内容,但在实际使用时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,比如如何才能恰当的和其模块进行衔接?为什么时序明明没问题,却无法和其控制单元成功通信?本文致力于全面解析在设计UART通信时的思路方法。

浅谈UART通信协议 UART接收数据时序设计

UART通信协议

UART通信的一帧一般由11到12位数据组成。1bit的起始位,检测为低电平表示数据开始传输;紧接着8bits的数据;然后是1bit的奇偶校验位,可以是奇校验或者偶校验;最后是1bit或2bits的停止位,必须为高电平,表示一个字符数据的传输结束。

其中校验位是可选的,用来检验数据是否传输正确。如果有校验位,则需要保证收发双方选择同样的检验方式。奇校验就是保证数据中的1是奇数,比如如果8bit数据中有3bits的1,校验位置0;如果有4bits的1,校验位置1。偶校验就是保证数据中的1是偶数。

 

波特率的配置

波特率表示数据传输的速率,单位bps,表示位每秒。比如9600bps就表示1s可以传输9600bits的数据。异步收发没有时钟打拍来控制数据的传输,就需要保证收发双方在波特率设置上的一致。确保接收数据的完整性。

程序中通常使用16倍速率对UART通信时序进行采样,则UART通信所需的时钟就是16*bps,如9600bps通信所需的驱动时钟大小就是16*9600=153.6kHz。程序中可以使用一个计数器对系统时钟分频产生UART通信时钟。

// 分频生成UART通信时钟

always @(posedge clk50 or negedge rst_n)

if (!rst_n) begin

clkout 《=1‘b0;

cnt《=0;

end

else if(cnt == 16’d162) begin //近似50%占空比

clkout 《= 1‘b1;

cnt 《= cnt + 16’d1;

end

else if(cnt == 16‘d325) begin //50M/(16*9600)

clkout 《= 1’b0;

cnt 《= 16‘d0;

end

else cnt 《= cnt + 16’d1;

UART发送数据时序设计

通常我们程序中都会设计一个UART发送数据的开始信号,对这个开始信号的处理方法和“FPGA基础设计(二):PS2键盘控制及短按、长按”这篇文章对按键有效信号处理的方法相同,采用一级寄存,然后进行逻辑判断,从而产生一个时钟宽度的有效信号。那么当检测到有效信号时便可以启动UART发送数据的过程。

// 检测发送命令wrsig的上升沿

always @(posedge clk)

begin

wrsiGBUf 《= wrsig;

wrsigrise 《= (~wrsiGBUf) & wrsig;

end

// 启动串口发送程序

always @(posedge clk)

if (wrsigrise && (~idle)) //当发送命令有效且线路为空闲时,启动新的数据发送进程

send 《= 1‘b1;

else if(cnt == 8’d168) //一帧数据发送结束

send 《= 1‘b0;

UART是按单bit发送的,因此在控制时序时可以使用一个计数器控制,在对应的计数位送出对应的数据。由于我们使用的是16倍时钟采样,因此每个数据位之间的计数间隔便是16,一次完整的发送过程如下所示:

// 串口发送程序, 16个时钟发送一个bit

always @(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)

begin

if (!rst_n) begin

tx 《= 1’b0;

idle 《= 1‘b0;

cnt《=8’d0;

presult《=1‘b0;

end

else if(send == 1’b1) begin

case(cnt) //产生起始位

8‘d0: begin

tx 《= 1’b0;

idle 《= 1‘b1;

cnt 《= cnt + 8’d1;

end

8‘d16: begin

tx 《= datain[0]; //发送数据0位

presult 《= datain[0]^paritymode;

idle 《= 1’b1;

cnt 《= cnt + 8‘d1;

end

8’d32: begin

tx 《= datain[1]; //发送数据1位

presult 《= datain[1]^presult;

idle 《= 1‘b1;

cnt 《= cnt + 8’d1;

end

8‘d48: begin

tx 《= datain[2]; //发送数据2位

presult 《= datain[2]^presult;

idle 《= 1’b1;

cnt 《= cnt + 8‘d1;

end

8’d64: begin

tx 《= datain[3]; //发送数据3位

presult 《= datain[3]^presult;

idle 《= 1‘b1;

cnt 《= cnt + 8’d1;

end

8‘d80: begin

tx 《= datain[4]; //发送数据4位

presult 《= datain[4]^presult;

idle 《= 1’b1;

cnt 《= cnt + 8‘d1;

end

8’d96: begin

tx 《= datain[5]; //发送数据5位

presult 《= datain[5]^presult;

idle 《= 1‘b1;

cnt 《= cnt + 8’d1;

end

8‘d112: begin

tx 《= datain[6]; //发送数据6位

presult 《= datain[6]^presult;

idle 《= 1’b1;

cnt 《= cnt + 8‘d1;

end

8’d128: begin

tx 《= datain[7]; //发送数据7位

presult 《= datain[7]^presult;

idle 《= 1‘b1;

cnt 《= cnt + 8’d1;

end

8‘d144: begin

tx 《= presult; //发送奇偶校验位

presult 《= datain[0]^paritymode;

idle 《= 1’b1;

cnt 《= cnt + 8‘d1;

end

8’d160: begin

tx 《= 1‘b1; //发送停止位

idle 《= 1’b1;

cnt 《= cnt + 8‘d1;

end

8’d168: begin

tx 《= 1‘b1;

idle 《= 1’b0; //一帧数据发送结束

cnt 《= cnt + 8‘d1;

end

default: begin

cnt 《= cnt + 8’d1;

end

endcase

end

else begin

tx 《= 1‘b1;

cnt 《= 8’d0;

idle 《= 1‘b0;

end

end

UART接收数据时序设计

UART接收数据的过程和发送数据的过程是恰好相反的。区别只在于UART发送的开始信号和发送数据端tx是从FPGA内部的其模块产生的;而UART接收的开始信号和接收数据段rx送来的数据来自其设备,因此需要对外部送来的信号进行监测。

一帧数据的开始位是低电平有效,因此当检测到rx线上的下降沿时就表示数据通信的开始:

always @(posedge clk) //检测线路的下降沿

begin

rxbuf 《= rx;

rxfall 《= rxbuf & (~rx);

end

// 启动串口接收程序

always @(posedge clk)

if (rxfall && (~idle)) //检测到线路的下降沿并且原先线路为空闲,启动接收数据进程

receive 《= 1‘b1;

else if(cnt == 8’d168) //接收数据完成

receive 《= 1‘b0;

接收数据的过程和发送一样,用一个计数器来控制,这里不再赘述。

发送与接收数据的打包

UART一次通信只能完成一帧,即传输一个8bits的数据,然而我们通常需要很多帧来组成一次完整的通信。如简单常用的气象采集站通信格式为:“FF(开始帧)+雨量+温度+湿度+气压+风速+风向+CRC校验+FE(结束帧)”。这种情况下可以建立一组寄存器专门存储发送或接收的数据。比如发送时可以做如下处理:

//存储待发送的串口信息

reg [7:0] uart_ad [7:0]; //存储发送字符

always @(clk)

begin //定义发送的字符

if(uart_stat==3‘b000) begin

uart_ad[0]《=8’hFF;

uart_ad[1]《=rain;

uart_ad[2]《=temp;

uart_ad[3]《=humi;

uart_ad[4]《=winddir;

uart_ad[5]《=windspeed;

uart_ad[6]《=CRC16;

uart_ad[7]《=8‘hFE;

end

end

接收的原理类似,只不过接收是在通信过程中接收。这样我们使用一个计数器控制,并检测串口通信的状态,依次将这组寄存器中的值按发送顺序传入UART发送数据模块即可。

另外需要做好的一件事就是串口模块与其模块的衔接。我们在建立好上述的寄存器组之后,只要把数据来源填充到寄存器组中对应的位置即可。但如果数据是从RAM、FIFO等模块中来的,在串口通信时就应该对使能信号、FIFO空满信号等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控制,就像“FPGA数据采集-传输-显示系统(一):1.2/50μs冲击电压测量与显示”和“FPGA数据采集-传输-显示系统(二):基于FPGA的温度采集和以太网传输”两篇文章中做的一样。

猜您喜欢

扫地车是应用于城市清洁和环境维护的设备,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,可以分为以下几类。根据动力来源,扫地车可分为电动扫地车和燃油扫地车。电动扫地车以电池为动力,环保无污...
2008-02-24 00:00:00

丰晶(Gausstek)铝壳电阻很好的性能和稳定的品质赢得了赞誉。对于许多消费者而言,这个品牌似乎既熟悉又陌生——熟悉的是其产品的优秀表现,陌生的是背后的国家背...
2012-09-03 04:10:06


现代电子设备的设计中,连接器的选择非常重要。TERMINAL_40.64X12.1MM_TM是一款在电子行业中备受关注的连接器,它以其独特的规格和优异的性能,成...
2025-03-08 22:22:33

自动套膜机是高效的包装设备,应用于食品、饮料、日用化工等行业。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自动化操作,将薄膜紧密包裹在产品外部,达到保护、保鲜和美观的目的。该设备采用先进的...
2022-04-19 00:00:00

以太网交换机作为网络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参数直接影响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。端口数是选择交换机时的重要指标,一般有8、16、24、48等不同的端口配置,用户需根据...
2013-06-25 00:00:00

现代电子设备中,连接器的选择对于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非常重要。TERMINAL_30.68X8.65MM_TM是一款具有应用潜力的连接器,其独特的尺寸和设计使其在...
2025-04-20 14:31:13

电子设备日益普及的今天,安全高效的充电体验成为了用户关注的焦点。为满足这一需求,充电管理芯片4054应运而生,如同一位精密的电力管家,为您的设备提供全方位的充电...
2024-10-29 00:00:00

电子发烧友网报道(文/吴子鹏)作为一种将现实社会中各种信息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,传感器的重要意义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,提升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。作为全社...
2023-09-18 02:21:00

TSSOP8_3X3MM_EP(ThinShrinkSmallOutlinePackage8,3x3mm,ExposedPad)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元件封装的技...
2025-03-10 09:35:20